上个世纪,50年代茅草房,70年代砖瓦房,80年代外走廊,90年代建楼房。“作为颠覆砖瓦建筑的革命性成果,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拥有从设计到施工相当成熟的体系,因此,要改变这种建筑结构又将是一次革命,需要从社会的认知水平、开发商的利益格局、政府的政策导向、新技术新体系的配套应用等多方面着手,更需要全社会因震灾伤痛而觉醒”。为此,姚兵呼吁,国家在地震带建造钢结构住宅,以此为切入点,带动住宅产业升级。
钢结构住宅因1995年神户大地震在日本得到普及推广,2012年5月,姚兵带队到日本考察。“日本是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在民用住宅强行推进钢结构的国家。由政府推动,行业牵头,大企业带动,经过若干年的研发和实践才走到今天。”有感于此,姚兵认为,钢结构在灾区推广,首先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包括城镇化过程中减灾、安全政策的制定,产业化推动的技术经济政策以及产业化推动的科技创新等,建立起集成创新机制,推动进一步完善钢结构住宅体系,鼓励企业开发和建设钢结构住宅。
“中国人是强调直观的、有榜样和示范的”,姚兵希望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牵头在重灾区建设钢结构住宅,让灾民亲身体验,加大认知度和可信度,从而建造出一批安全、耐久、经济、实用,具有民俗风情。